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溥森
今年9月12日有市民揭發,澳門一些街道名牌是用膠貼紙取代以往慣用的釉下彩瓷片,在近日風吹雨淋之下紛紛呈現剝離,露出牌座的空白底托,不僅殘損外觀難看,更懷疑有人在工程上弄虛作假做了手腳。事件曝光後,瞬間在坊間聚焦成市政熱點,掀起鋪天蓋地的民意熱潮,連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也按捺不住連聲驚嘆:“呢啲Case好誇張、好過分”!
膠貼紙路牌事件之所以引起大眾的關注,主要有3大原因:(1)性質惡劣;(2)數量眾多;(3)疑點重重。眾所周知,街道路牌基本上都處於露天環境、眾人視線容易看見的地方,以便指引方向或確定地理定位,因此歷來講究經久耐用。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澳門的路牌就採用葡式釉下彩瓷片制作,為的是不易磨損、不易褪色,以減少日曬雨淋的毀壞,保持應有的清晰度。但有人明知政府工程馬虎不得,卻偏向虎山行,膽大妄為到不是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來賺取最大利潤,而是不顧容易穿幫的後果,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使用弄虛作假的手法來詐騙公幤,這分明同明火打劫無異。
其次,膠貼紙路牌的出現,人們原先以為僅局限於在路環聯生工業村附近“紅荷路”、“桉樹街”等幾條偏僻路段的街道。誰知,市政署發出的新聞稿卻稱,經巡查發現,一批新更換街道名牌存在質量問題,疑涉欺詐,涉及的街道名牌有362個。這意味在全澳現有的1255條街道中,有29%(即近3成)比例的名牌是用膠貼紙糊上去騙人的,數量之多確實驚人。
還有,此次路牌更新工程競標與執行,在多個環節備受人們的質疑。據說此次路牌更新工程總費用為近114萬澳門元,有9家公司參加競標,且工程相關文件還白紙黑字規定:街道名牌須使用釉下彩方法制作。為何中標的公司只有“低價”的優勢就能被直接判給承攬?該公司的資質、用料、施工標準及相應的獎罰條款等這些關鍵的考核要素,便被詢價標判給忽視了。更兒嬉的是,中標的工程公司負責人並沒有實際參與工程的實施,而是交由二判的兩個項目負責人全權跟進。唯近日司警拘捕這兩人後,他們的交代各有各說,無法清晰講明工程事件的來龍去脈,反爾越講越放出更多迷霧。平情而論,市政署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在事前審核、工程監管和完工驗收三大環節上確實難辭其咎,至少在發現問題、通報情況、及時追責等工作上存在不當之處。難怪人們透過此事馬上會聯想到氹仔湖畔大廈和路環業興大廈兩座經濟房屋公共地方牆身磁片剝落,以及青洲大廈冤枉花400多萬元更換防火卷閘等事件,要求當局揭開黑幕、還原真相,查清是否存有內外串通鼠貓同眠之弊。
不管怎樣,膠貼紙路牌事件畢竟已開始進入司法程序,儘管一切仍有待警方偵查之後,在水落石出時公布結果才能知曉真相。但人、財、物三者的浪費其損失巳難以挽回,當局應痛定思痛,透過本次事件舉一反三,認真檢討,採取措施亡羊補牢。首先要配合警方開展全面的調查,既要追究承判商的弄虛作假詐騙行為,嚴厲打擊“官商勾結”騙取公幤的違法犯罪活動;同時要展開內部調查,依照紀律追究怠職失責的部門和當事人,懲處害群之馬,純潔隊伍,維護政府形象。此外,對現時法例法規存在的漏洞,應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地予以修改,用法律規章編織嚴密的行政操作網絡,以防範和杜絕懶散怠工,甚至內外勾結、串通作案的情況發生,確保日後外判公共工程時能健康地運作,依約、安時、保質地完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