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树宏
近十多年来,总是有这样一些外地朋友跟我说,他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无论是香港人,还是澳门人,都对中山市有一种特别的好感。原因是什么?可否三两句话回答清楚这个问题?
本人是新中山人,在中山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喜欢研究中山及中山人,并且很有一些个人心得,多数说法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是,要用三两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容易。然而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毕竟还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况且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因此,这个事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今天,就尝试着来答一答这个考卷吧。
2004年,我从珠海来到中山工作。这真是个人一种难得的缘分和福分,因为中山古称香山,当时的香山包括了珠海和澳门地区,我从珠海来到中山,其实是来到了香山的原点。早年我在珠海市香洲区工作的时候,曾经在自己名片的背后写下两句话:香洲:一百年前是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是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后来我回到市里工作,“香洲”两字就改成了“珠海”,而到了中山,自然就改成了“中山(香山)”,我确实是来到了香山的原点了。然而这两句话,如果拿来回答朋友们的问题,其内涵还是不够全面的。以往在珠海的时候,来中山的机会并不少,因此以为自己很了解中山,而真正到了这里工作生活了,才发觉其实对中山的认识极为肤浅。半年之后,我以自己的认知,给中山人说了一个“三个不”的段子:“基层干部不愿意上调、领导干部不愿意上镜、民营企业不愿意上市”。这当然总的是从批评的角度来说的,是说当时的中山人目光不够远大,只重视脚踏实地,缺乏仰望星空。然而这批评却带着明显的“褒义”,因为“三个不”的核心精神还是对的,那就是“务实”,只不过是“务实”得有些过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变迁,今天这“三个不”现象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用它来说明中山的城市性格,已经不是很合时宜了。
随着我在中山工作生活的延续,我又对中山做了更为全面深入的分析,近年来形成了中山简介的自我版本,这也就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五句话”:“中山(香山)——伟人孙中山的家乡、中国近代史的摇篮、咸淡水文化的中心、内外源经济的典范、正宗新粤菜的鼻祖”;最后还有一个尾巴:“子系中山郎,得志不猖狂”。正因为综合具备了这些特别而重要的人文素质,中山人才创造出了“中山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以广东省二十一个地级以上城市最小的市域面积,创造了排行前十名左右的经济总量,形成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山模式”,尤其是专业镇和集群产业发达,民营经济成为最重要的支撑,老百姓生活富裕和美。可以说,用以上五句话来概括中山,应该是很全面而集中的,但对于回答朋友们的问题,却显得过于冗长繁杂,形象性也不足。
究竟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经过两个月的思考,我初步形成了这么一个想法:中山这座城市,或者这座城市的中山人,能够给香港人、澳门人以至更大范围的人那么特别的好感,主要是因为,中山人或者中山市有着“三种味道”,这里姑且就简称之为中山“三味”吧。这个“三味”就是:最有人情味的中山、最有烟火味的中山、最有文化味的中山。
要说明这“三味”,无疑要花大量笔墨,在这里我试图用典型实例法来诠释它,希望能够形成足够的说服力。
先说说“最有人情味的中山”。
其实,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城市,都有人情味,但中山人在对人慈爱、和善、公益方面的确更为突出,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爱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至今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的“慈善万人行”。1988年,中山市以敬老、孝道为主题创设了慈善万人行,此后每年的元旦之后,全市各级各界,以至港澳台乡亲、海外华侨华人都为慈善万人行捐款,而后每年的元宵节都在市中心举行慈善万人行,同时全城一同行动,那时候真的是万人空巷,做成了一个规模盛大的慈善嘉年华,国内外观察团包括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都前来观摩考察。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届,筹集资金近二十亿元,公益慈善事业做到了全国各地,获得了国务院的慈善奖。经过三十多年的积淀延伸,慈善万人行业已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和新民俗,成为中山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红十字运动的一面旗帜。这样一个城市,她的人情味能不丰厚吗?
再来说说“最有烟火味的中山”。
毋庸置疑,哪一个人、哪一个城市都有烟火味,但偏偏中山的烟火味显得最浓最浓。最具证明的,就是中山人最讲究做菜,最讲究吃。有人说,中山菜,加上顺德菜,就是广府菜,如此,中山菜就应该是广府菜特别是新粤菜的鼻祖。中山人会做菜是出了名的,各式菜色做得出神入化。比如,1914年,中山的华侨将美国的良种鸽子带回来,与当地的鸽子杂交,培育出了石岐乳鸽,由此做出了石岐乳鸽这道佳肴,至今已经110年,成为了中山闻名遐迩的第一菜,每年要生产几百万只。中山人的吃也是出了名的,这里的人可以从早吃到晚,而且吃得多,且大都是家庭消费,是市民消费。想当初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的负责人来中山,《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选题就是本人与他介绍中山菜的时候确定的,接着第一个作为“舌尖”系列上央视播出的地方美食纪录片,也是我们中山的《味道中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山人确实是真正把吃当做了天大的事情的。试想,一个注重美食的人,一个注重美食的城市,一定是十分珍惜生命、注重生活的人和城市,同样也会珍惜他人、尊重其他城市。正因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所以中山人忧患意识强而敢闯敢干,中山早已经是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因此中山的民营经济占了GDP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还在三百多年前就开始漂洋过海、闯荡世界。这样的人,这样的城市,烟火味不浓才怪呢!
最后说说“最有文化味的中山”。
中山有着典型的咸淡水地理,珠江八个出海口,有五个从香山地区流过,与南海,与伶仃洋、太平洋交融碰撞,由此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咸淡水,也由此产生了咸淡水文化。中山(香山)人最早感受到海洋文化和蓝色文明,最早走出中国看世界、又最早从世界回望中国,因此这个地方才成为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化的摇篮。她摇出了一代伟人孙中山,摇出了以孙中山、郑观应、容闳、杨殷、苏兆征等为代表的一支伟大的队伍,摇出了以“三民主义”、“敢为天下先”“盛世危言”为代表的伟大的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业、军事、体育等各个方面,中山(香山)都出现了为近代和当代中国做出开天辟地式贡献的重要人物,从而使这个地区形成了极富历史标志性意义的香山人文。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孔夫子的时候,都这样特别地表述:“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孔子与孙中山,是中华优秀文化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而作为国家和民族命题的孙中山文化,则是既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因为吸纳融合了世界先进文明而更具未来意义。孙中山文化和香山人文,浸润和影响着今天的中山和未来的中山,全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改革开放早期珠三角的“四小虎”之一、首批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不生动而典型地诠释着这一切。
诚然,由于地域的狭小,今后中山的经济总量排名,也许会往后移,但中山的文化底蕴却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财富可以有暴发户,却不可能出现文化暴发户;经济发展十年、八年可以实现大跃进,而文化的积淀,却需要两代、三代人,甚至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和积淀才有可能实现超越。
人情味、烟火味、文化味“三味”,这就是我向朋友们回答的作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说”而已,且不一定准确和全面,故而绝不敢代替任何人的看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每一个中山人,每一个来过中山的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中山,都会有自己对中山的评价的。
2018年8月28-29日一稿
2024年3月26日二稿
责任编辑:丘树宏
2024-11-20 16:37:59
2024-11-20 15:34:51
2024-11-20 11:49:41
2024-11-20 11:47:31
2024-11-20 11:44:19
2024-11-20 11:38:05
头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