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泥漿“變廢為寶”實現綠色施工新突破
在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土建工程12標段現場,一套創新的泥水處理設備正悄然改變著傳統盾構施工中泥漿處理的難題,不僅有效降低了處置成本,還實現了資源的迴圈利用,為城市綠色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看到這些經過淨化處理的清水重新流入系統,我們感到非常振奮。”中交路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土建工程12標專案負責人劉羽春難掩激動之情。他介紹,該工程線路全長約6.83公里,穿越複雜的地質條件,盾構施工過程中產生了大量難以處理的泥漿。這些泥漿不僅易堵塞盾構管片,其高污染性還對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
面對這一挑戰,專案團隊沒有退縮,而是積極尋求創新解決方案。專案生產經理李中興帶領團隊經過深入研究與廣泛借鑒,最終決定引進先進的泥漿處理設備,通過洗沙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實現泥漿的“幹濕分離”。該設備通過精密的振動篩分、清洗、脫水等流程,將泥漿中的沙子、水等資源成功分離出來,既解決了泥漿處理的難題,又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在設備初次調試過程中,專案團隊遭遇了泥餅易碎、分離水渾濁等問題。面對挫折,李中興帶領團隊迅速行動,通過模擬分析、實地勘探等方式找出了問題所在,並針對性地對設備參數進行了調整。經過不懈努力,泥漿處理效果顯著提升,最高滿負荷時每天可處理3000立方米泥漿,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分離出的沙子可以作為可再利用資源,為工地帶來經濟效益;泥餅乾化後可直接外運處理;而清水則經過處理後重新進入盾構掘進補水系統迴圈利用。這一整套處理流程不僅解決了渣土外運的難題,還極大地減輕了環境壓力,為城市綠色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年7月,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李奎春在參觀該專案時高度讚揚了這一創新舉措:“盾構泥漿環保處理設備化害為利,為城市建設擦亮了綠色發展‘底色’。”這不僅是對專案團隊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綠色施工方向的指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提升,中交路建將繼續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施工方法和技術手段,為城市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文:伍鵬飛 中交路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