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敏:以湾区经济为切入点 发挥澳门海丝节点重要作用

2024-03-08 来源:大湾区时报 阅读:

 

        习近平主席把握时代大势,深刻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海权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各国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态势休戚相关。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江西同乡会会长陈季敏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引关注。陈季敏指,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如何深化海洋尤其是深海的前沿科学研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增加值的贡献可能会超过3万亿美元。陈季敏指,我国是海洋经济大国,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9.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 的 7.8%,海洋发展稳中提质,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然而,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海洋科技资源不足,基础领域研究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海洋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不足,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海洋经济开发方式粗放,海洋产业布局趋同,岸线、港口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开发利用程度尚需提高;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有限,传统银行融资业务较难满足涉海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机制与海洋产业的契合程度不高,蓝色金融建设发展有待完善,等等短板。

        陈季敏在提案中指,澳门“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是昔日的海上丝路节点,具有“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制度优势。以蓝色海洋和湾区经济为切入点,科学谋划,聚力向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可更好地发挥澳门的平台载体作用,重组国内国际资本,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金融市场和科技创新支点,发挥出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海洋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江西同乡会会长陈季敏三点提议:

       一是,建议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充分发挥澳门广泛联系海外优势,尤其是与欧盟、葡语国家和东盟国家的社会网络,通过“蓝色伙伴关系”等多种国际合作模式,多渠道收集和引进海洋领域核心装备、先进技术、顶尖人才等重要发展要素和资源,利用澳门“通道”帮助国家解决海洋领域科技难题。

        二是,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洽商研究在澳门设立海洋开发头部机构,推动重要海洋领域国资央企在澳门共同出资成立海洋开发集团,开拓建设国际海洋合作示范区、国际海洋资源交易平台、国际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业务板块,向内加强与广东、浙江、福建等海洋大省的合作,向外拓展包括葡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是,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依托在粤港澳大湾区,鼓励有条件的国际、国内资本积极参与。
 
       陈季敏在提案中最后指出,对内吸纳沿海城市银行资金和港澳优质资本,对外吸纳海湾国家石油美元、东盟国家资金,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依法合规组建海洋渔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港口、物流、海洋科技等金融服务中心或特色专营机构,建立“蓝色资金池”,采取多种方式为国际海洋开发提供信贷服务,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创新性配置和融通。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8-2023 www.DWQSB.com

主办:大湾区时报社

联系我们 澳门:(853)6809 2788 香港:(852)5699 0115

联系邮箱:ghmbayareatime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