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探秘:富阳黄公望和他的最大IP《富春山居图》
【《大湾区时报》湾新社消息,记者许水活,发自杭州】作为东吴大帝孙权故里、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也是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和原创地,杭州市富阳区坐拥一条江、一幅画、一张纸、一批人、一座城的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
巍峨的富春山、浩荡的富春江,孕育了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晚唐诗人罗隐、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其中,黄公望结庐隐居于富阳庙山坞,泛舟江上七年,创作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已成为富阳最大的IP。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
2024年6月19日,夏雨骤急,苍山绕雾,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团一行三十余人来到黄公望隐居地和纪念馆。
黄公望隐居地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与杭州亚运会场馆富阳水上运动中心隔江相望,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一代画圣黄公望隐居并终老的地方,还是他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原创地与实景地。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藏了8个人:四个江中渔父、两个桥上行人、一个亭中书生、一个林中樵夫。关于画中人的玄机,至今争论不休,但是他笔下的渔樵耕读,不仅是农耕文明时代劳动者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有力诠释。
出生于南宋的黄公望生不逢时,父母早逝。童年时代,刚好遇上宋亡元兴。但他自幼享有才名,少有大志,又二度书吏,为仕途奋斗了大半生,却并未谋得一官半职,反而身陷囹圄,出狱时已年近半百。此后他曾在松江、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过着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生活。由于际遇的坎坷,直到五十岁左右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此后,黄公望在云游交友中大量临摹古代画迹。唐、宋大家王维、李思训、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范宽、郭熙、李成、米芾等作品。直到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这是他住在富阳,以富春江为题材的巨幅宏制。
东梓关因郁达夫小说而闻名
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工程的全面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绘就了东梓关村振兴新画卷。这座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西部的村庄,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一代文豪郁达夫曾在村内休养数月,创作了描述当地风土人情的小说《东梓关》。
郁达夫1896年12月出生于富阳,是“五四”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与鲁迅合办了进步文学月刊《奔流》。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江南》杂志社主办,富阳人民政府协办的郁达夫小说奖,以弘扬郁达夫文学精神,成为了富阳对外宣传的又一张名片。
许家大院是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名医徐竹园及文朴就医的地方。门房前檐墙正中石库墙门,面阔七间,由前屋、过道檐廊、院子、厢房、门房、天井、正房组成,占地面积678平米。许家大院旧建筑还保存完好,屋顶设有马头墙、用来防风防火。通过大堂的天井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亦可以感受到下雨时雨水大小的声音。
行走在东梓关村,看到的是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宿,历时2年于2016年建成。每栋房子看似不规整却错落有致,与周边景观和谐共处。2022年,央视1套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此拍摄并在黄金时间播出,村内还遗存有安雅堂、长塘厅、越石庙,春和堂、朱家堂楼等近百幢清末民初的古建筑。东梓关村有水塘6个,各水塘之间水系贯通,并与富春江相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活水体系。
东梓关的老码头,见证了富春江南岸古埠名镇。该码头为旧时进出东梓关重要埠头。现码头埠已局部残损,仅剩青石台阶55级,上个世纪60-80年代,这里熙熙攘攘,各地伤科病人乘客赶到东梓关来请骨科名医张绍富治伤。
深度挖掘利用乡村文化,东梓关村为打开乡村旅游的更多可能。村庄人口仅2000人左右,但大药房、邮电所、奶茶店、农商银行、戏台、邻里中心、农贸市场、幼儿园、文化礼堂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龙门古镇赓续千年历史文脉
地处杭州富春江南岸的千年古镇,浸染着东吴孙氏文化的山水福地——龙门古镇。这里是江南明清建筑群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这里是孙权后裔的最大聚居地。东汉名士严子陵曾游龙门,观山势异常,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古镇也因此得名。
据传是三国孙权的故里。村内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村后有龙门山,海拔1068米,峰峦重叠,气象万千,为富阳群山之冠。每当下雨时,山上升腾的烟雾甚为壮观。
龙门校场庞大的面积相当于三四个足球场,见证了过去繁华的峥嵘岁月。摆置在校场上牛头的骨骸,两只牛角被红带缠绕,让游客很容易联想到这里一定有很多和牛有关的故事。牛八碗便是龙门一道主打的名菜。
传说三国时吴王孙权很喜欢吃牛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幼时父兄对家乡牛肉的赞美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于是,传旨富春县令采办家乡牛肉。县令接旨后,将此事交给富春孙氏三日内完成牛肉采办,由县令派快马直送京城建业。富春孙氏把留下来的牛骨、内脏放在大铁锅内,加入料酒、盐、香料等辅料煮熟,叫来亲朋好友大家一起掏着吃,称为掏牛锅(俗称吃胴骨)。牛锅香气扑鼻、味道十分鲜美,掏牛锅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龙门古镇的特色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除了吃牛胴骨,还得品尝一番带有着淡淡酸味的龙门米酒。
千百年的风雨,抖落了历史的尘埃。龙门古镇随着孙氏家族的繁衍昌炽,逐渐形成了以厅堂为中心的众多居住院落,墙檐相连,房廊纵 横,卵石铺砌的长弄密如蛛网。龙门古镇就像一个迷宫,很容易迷路。尽管它的建设错综复杂,但每一条街道都有小水渠。只要顺着水流的方向,就可以找到了出口。
龙门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通过摸、排、问、跑等形式,对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目前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东吴战马》《龙门九月初一庙会》,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竹刻》《龙门孙氏祭祖大典》,富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龙门魁星舞》《瀑布神龙》《龙门面筋制作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龙门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赓续着千年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