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盲人骑摩托”折射公益服务的欠缺
近日,江西宜春市民在微信上热传一段视频,在宜春市320国道源仙台段,一位盲人男子骑摩托带着他妻子在国道上行驶。该男子骑行的速度不快,却行驶得很稳。据拍摄者了解,男子是从宜春城区去西村镇老山村,有30余公里的路途。该视频引起了宜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重视,警方对视频真实性进行验证后,多方找寻于5月23日确定了视频中盲人男子的身份,对他进行了耐心的交通安全教育,使他认识到骑摩托车的危害(5月23日中青网)。
对这段热传的视频,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主人公为赚取点击率的“炒作”。事实上,经过警方调查,发现驾驶员确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盲人,他的双眼视力为零,在街头从事按摩。一个盲人能有如此骑车技术,很多人都惊叹不已。可是,除了惊叹,背后存在的公共问题不容一叹而过。
别说是“盲人骑摩托”了,即使他骑的是普通自行车、电动车,那也是十分危险的。更何况,这位盲人骑摩托上下班居然成了常态。他说:“我平时骑摩托的时候,都是妻子在背后指挥。害怕交警发现,一般情况下都戴上头盔。这次只是戴了墨镜,所以被网友发现了。”在他本人看来似乎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实际上是既危险又违法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所以,对他进行安全教育是必要的。
此事更值得关注的是,“盲人骑摩托”的真正原因。交警部门通过调查,了解到他是为了省钱。从他所在的店铺到农村的家,有30多公里的路程,这30多公里坐汽车需要20多元车票。按照现在的价格标准,30多公里收取20元不算多。可对于一个依靠体力养家的盲人来说,他和妻子两人要支付40多元,下了车还有一段路需要步行。日积月累下来,这显然是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公益服务能多些担当,比如实现“盲人免费坐车”,比如为盲人开通“回家的最后100米”,这样危险的驾驶行为或不会发生,更不会成为视频主人公和妻子每日往返的交通选择。目前,对于盲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便民措施,各地并不一致,有的设有办理证件的手续要求,有的要求达到视力障碍的级别,有的还没有类似的服务。我们能在城区实现老年人免费坐公交,是不是也能够以更便利的方式将这些特殊群体的出行问题纳入其中?
随着国家的重视,关爱残疾人掀起了热潮。不过,关爱不应是“节日应景”,不应只是残疾人日当天的送温暖。其实,残疾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需求的满足。比如,公共场所也有适合残疾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比如盲道上不再有参天的大树,比如公厕里普及残疾人的蹲位。他们需要的,就是政府为他们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而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