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助扶贫 富了精神也富了口袋

2021-08-04 来源:国际贸易观察网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2019年,“红色旅游”成为热搜关键词登上热度榜。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的陕西省延安市,去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432.76万人次。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热潮,红色旅游人气飙升,在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红色旅游”也带领我国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走向脱贫的致富路。

  宁都县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南部,是中央苏区的摇篮,早年这里是苏区的军政中心。不少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宁都人为新中国的成立,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全县有5.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牺牲的烈士超过1.6万人。因此,宁都被称为“红色圣地”。

  宁都县大土楼村近来从“脏、乱、破”到“净、美、齐”;从“无人问津”,到游人如织……走在大土楼新村,一排排青灰琉璃瓦坡屋顶、土黄色墙面双层小洋房整齐排列,红花绿树点缀其间,休闲场所、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大土楼新村以“红色元素”为基调,保留了18处红色遗迹,形成风格独特、朴素大方,蕴含赣南客家元素的宜居宜业红色新村,和谐秀美幸福乡村,游人穿梭其间的旅游新景点。

  住在红一方面军总交通队旧址的熊天星是小布镇红色旅游景区的讲解员,为游客介绍红色文化的同时,她还可以销售自家的土特产。“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多亏政府帮扶修好了房子,现在来这里参观红色遗迹的游客多了,能给他们介绍我很自豪,还可卖些自家产的蜂蜜、小布岩茶等补贴家用。”熊天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多为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大都分布在这些地区。自2004年党中央号召发展红色旅游以来,红色旅游扶贫逐渐成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红色旅游在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产生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富民和民生功能也逐渐凸显。

  近年来,大土楼村借助国家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土楼新村以危旧土坯房改造为契机,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秀美乡村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如今村庄变美了,百姓变富了。

  家住大土楼村科家新村安置点的陈周圣今年48岁,他靠先后发展蜂蜜养殖、白莲种植、黄鸡养殖等多项产业,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住上了明亮宽敞的洋房,蔬果满园,鸡鸭成群,这已经是小康生活了!”陈周圣乐表示,去年他家的收入已达到70000余元。

  在小布镇扶贫车间里,村民冯艳秀脚踏缝纫机、手上不停扯着线。在这里工作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每个月至少能拿到2000元的收入,冯艳秀显得很满足。据了解,大土楼村有工厂6家,安排贫困户就业200多人。

  红色旅游,既富足了游客的脑袋也富足了当地群众的口袋。追寻着红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到过革命老区的人都会被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深震撼和感动,而红色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为革命老区的经济腾飞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0-2021 www.itlmo.com

版权所有 国际贸易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