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小切口” 扶贫“大民生”

2021-08-04 来源:国际贸易观察网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权敬)《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城市家庭对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等家政服务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地区,贫困妇女常常面临“想找工作没有技能、想学技能没有资金”的窘境。如果充分发挥农村贫困妇女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使企业与社会组织在家政服务领域合作,可实现一举多得。

稳就业促脱贫

  初中毕业能在北京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且月薪6000元,说出去可能难以置信。

  北京车公庄一个客户家的楼下,黄素缺从包里掏出工服和套袖,熟练地穿戴整齐后用手打了打身上的褶皱,拎着装有手套、脚套和洁具的挎包走进楼门。

  今年48岁的黄素缺是安徽临泉人,和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靠丈夫务农和打零工的收入。老公是在工地做些基础工作,收入不高,养活一大家子很是勉强,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更是难上加难。孩子上中学的学费要么拖欠,要么就四处借债。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素缺得知了爱心月嫂项目,吃苦耐劳的她不想放过这次机会,来到北京参加家政技能培训的黄素缺,十分珍惜培训学习时光,并很快掌握了专业的家政技能,毕业不到一周,就被客户选中了,月薪为6000元。“客户认可我的服务我最开心,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比我老公挣得多,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上不会再犯难了,这是我对这个家庭最大的贡献。”黄素缺告诉记者。

  黄素缺是幸运的,她更是家政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助推稳就业和促脱贫的缩影。

  据了解,改变黄素缺命运的“爱心月嫂”项目,是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荷兰皇家菲仕兰自2016年发起的公益项目,至今已帮扶1220名贫困地区妇女培训成为专业的月嫂、育儿嫂及家政服务人员。爱心月嫂上岗月收入可达4500-8000元。通过该项目,每年有200多名贫困女性靠劳动技能养家致富,改善自身生活和社会地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我国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为“稳就业”的重要路径。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

为女性赋能再加码

  家政服务行业的繁荣不仅能通过稳就业达到扶贫效果,更是为女性赋能。

  记者了解到,随着近年来扶贫及就业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很多贫困女性或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做起电商,或借着当地产业扶贫的东风兴办非遗等技术传承工作坊。而在“爱心月嫂”项目中,也不乏通过学习家政管理经验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走上了自我脱贫道路的女性榜样。

  “我们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爱心工作坊’,并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爱心月嫂们的自信心和就业技能,帮助学员们规范和提升沟通技巧与日常操作。”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月嫂”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马灵利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农村,她告诉记者,北京雇主的家庭有一个习惯——夜读,一家人每天都会一起看书并交流心得。在雇主的引导下,马灵利也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来成了企业家的马灵利曾表示,“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北京这段经历。推动家族和个人的发展及成长,就是一种赋能。”

  据悉,目前,“爱心月嫂”项目从开始两名学员回乡创业发展至15 家“爱心月嫂”创办家政类公司,成为各地脱贫女性的典范。

  此外,“爱心月嫂”项目发起5年来不断针对市场需求积极更新项目与时俱进。针对产后心理问题高发的社会现象,今年爱心月嫂项目增设“应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等专业系统课程培训,提升月嫂综合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该项目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表示。

  爱心月嫂公益项目发给贫困女性一把打开自信与致富之门的钥匙,构建了农村女性“精准帮扶+职业技能教育+持续网络支持”的扶贫链条,同时打造了社会组织与爱心企业共促家政行业发展的样本。而发展家政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及提升家庭幸福感来说,意义重大,解决了社会民生问题。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0-2021 www.itlmo.com

版权所有 国际贸易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