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故里  内外播清香 吴茂信:喜读邓忠良系列佳作

2025-03-27 来源:大湾区时报 阅读:
作者:吴茂信

      阳春三月,百花烂熳,文学园地也洋溢着春消息。被誉为广东文学期刊标杆的《作品》《广州文艺》都在第三期推出一位广东湛江籍作家邓宗良的作品,读者对此特别关切,欣赏以后,无不被其淡雅色调、浓烈情愫、优美语言和深幽意境所深深吸引。作家邓宗良佳作连篇,这里仅就这两家期刊推出的文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图片
作家邓宗良
 
(邓宗良,1960 年出生,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中文系1977 级,文学学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常务副主席,亚洲宗教和平会议副执行主席。)

      《作品》刊发的《煤油灯》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煤油灯的回忆,展现了过去生活的场景和浓浓的亲情。文中的煤油灯,是作者童年生活的重要陪伴。它那跳动的微弱光芒,不仅为山村和村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照亮了作者的童年。让我们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度过的时光,那时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暖氛围,与文中煤油灯下的亲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笔下的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物、哼唱雷州歌,还不忘关心趴在凳条上写作业的“我”,让“我”注意休息眼睛。这一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细腻与温暖。煤油灯也见证了作者成长的重要时刻。离家前的那个夜晚,母亲背过身子缓缓捻灭煤油灯,星光洒在蒲草屋顶上,这一场景深深印在作者心中。它象征着作者与过去的生活告别,即将踏上新的旅程。煤油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承载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深深眷恋。煤油灯还让我们体会到那个时代生活的艰辛。在没有电灯的年代,煤油灯是人们夜晚的希望,它的光亮虽然微弱,但却能在黑暗中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它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明白我们如今拥有的便利和舒适,是前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成长的足迹和生活的变迁。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事物,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和记忆,都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广州文艺》刊发的《草篮子》是一篇短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收养弃婴的题材,通过对陈林氏“捡”小不点儿经历的讲述,展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和人性的温暖,烘托出雷州半岛平民百姓善良的天性。陈林氏在公交四号线的车上,悉心照顾草篮子里的小不点儿,那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她用奶瓶喂小不点儿,小心地擦拭嘴角漏出的奶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与慈爱。而许伍的出现,也引出了身世之谜等情节,使故事更具悬念。 

      让人感触最深的是陈林氏对小不点儿们的感情。她看着小不点儿们的小脸蛋,能猜出他们来自什么家庭,还会默默为他们祈福。这种关爱超越了血缘关系,是一种无私的大爱。她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从土路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从桉树当柴烧到煤气罐的使用,这些变化不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变,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但陈林氏对小不点儿的爱从未改变,她的记忆中始终留存着那些小脸蛋,这份坚守让人动容。小说对阿号和许伍等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腻。阿号的机灵劲,许伍对自己身世的探寻以及他对陈林氏的尊重,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故事与陈林氏的经历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起伏。《草篮子》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陈林氏的草篮子,承载的不仅是小不点儿们的生命,更是人性的美好与温暖。它提醒我们,在关注时代发展的同时,不要忽略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以及他们所传递的爱与善良。这些情感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读者在赞叹之余,惋惜对作者接触的太晚。其实,邓宗良早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文艺报》等著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文章。他的文章,总是以故乡雷州半岛为背景,叙写他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包含着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的款款深情。四十多年前我认识作者的时候,他已经是在报刊上崭露头角文学青年,满怀一腔文学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机关工作以后,忙于工作,笔墨花在公文上,后来担任高级领导后,就更难得有时间经营文学作品了。有道是“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为基础,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做底气,他的创作不仅没有被耽误,反而蓄势喷发,蔚为大观。

      近三年多时间里 ,他发了近二十篇以老家雷州半岛的生活为题材的散文。这些文章思想性艺术性双高而赢得社会的认可,其中有五篇文章被教育部和北京、上海、广州、吉林、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四川、贵州、湖北、海南等地的学校作为中考和小升中测试阅读能力的试题。作者的成功为文学爱好者树立了好榜样,愿广袤的红土地上文学楚材如雨后春笋,英才辈出,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
 

 
【作者简介】

       吴茂信,曾用笔名吴晓枫。广东雷州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龙门镇平湖初级中学教师,海康县雷剧团编剧,县文化馆创作干部,《湛江文学》杂志主编,湛江市文联秘书长,《粤海风》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副编审。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巡视员,广东省作协第四、五届理事,杂文创作委员会主任。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暖流》、《心灵的召唤》,散文集《稔花笺》、《彩虹》,文艺评论集《成熟季节的收获》,剧本集《吴茂信剧作选》,诗集《岁月流痕》,文集《自珍集》,人物传记《清官陈瑸》,杂文集《沉默不是金》等。短篇小说《入伙》获1980年广东作协新人新作二等奖,历史剧剧本《陈瑸放犯》获广东省1980—1981年优秀剧本奖。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8-2023 www.DWQSB.com

主办:大湾区时报社

联系我们 澳门:(853)6809 2788 香港:(852)5699 0115

联系邮箱:ghmbayareatime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