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哲忠
近日,闲来静处,便俯身用心阅读了史铁生所写的《我与地坛》一文。这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抒写了“我”在特定的遭遇、特定的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索,特别是把深挚的母爱写得感人肺腑,让人动容。但是,掩卷深思良久,让我心灵为之震撼的则是他同命运抗争的往事。
史铁生21岁在延安插队期间,双腿因病瘫痪,便返回北京治疗。其后,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却只能坐在轮椅上艰难度日。所以,在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苦闷,“脾气坏到了极点”,甚至想到了“死”这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让人欣慰的是,他经过多次激烈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由于母亲崇高细心的照料关爱,他在苦痛与焦灼中奋起,抚平创伤,焕发了新生。他自强不息,用纸笔并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路,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作家。史铁生虽然仅仅活了60岁,可是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这也让我联想起一位名叫彭超的青年朋友的求学经历。彭超原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的学生。他六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然而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垮。他经过艰苦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2014年高考,彭超用脚执笔,书写速度慢,导致语言及理综部分试题没有做完。即使如此,彭超当年的高考总分成绩538分,还是考过了一本分数线3分。他却选择志愿落榜,毅然选择复读。第二年,彭超再战高考,取得了603分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60分。后来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谱写了一部青春圆梦的华章。
我觉得史铁生和彭超的故事,对我们应该有巨大的启示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某些坎坷困境,经历一些风雨,本不足怪。陈毅同志有诗说:“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可是有的同志特别是一些青年朋友,往往是一厢情愿地把人生想得非常美好,非常顺当,仿佛只有盛开的玫瑰花,没有荆棘。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厄运,而是如何应对。正确的态度应该像史铁生、彭超等同志那样,坚信心中有光,即使身处低谷,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不受命运的摆布,不向命运低头,不沉溺于生活中的不幸,而是努力做生活的强者,接受现实,以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放眼向前看,勇敢向前走。如此,必会打开梦想之门,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写到这里,我还忍不住想多说几句。同命运抗争,作为个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固然十分可贵,值得钦敬。但是,他们毕竟精神压力大,经济上也大都困窘拮据,在同命运抗争的道路上自然会有不少困难。这时节,如果能有更多的社会团体、爱心人士,“雪里送炭”,向他们伸出援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好在过去和当下,已有不少朋友在这样做,而且做得不错),该有多好。这样的善行义举,对他们来说自然弥足珍贵,也必然会帮他们早日取得同命运抗争的胜利。这是我的希冀,我的期盼。
作者简介:
王哲忠,1941年10月生于陕西乾县。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先后在新疆边防部队、陕西省军区、陕西省武警总队服役履职。1997年3月,从陕西省武警总队副政委岗位上退休。喜好读书写作,勤奋笔耕不辍,有数十万字文稿见诸于中、省报刊媒体。
责任编辑:
2024-10-25 09:01:58
2024-09-02 00:49:54
2024-08-29 23:17:43
2024-08-01 18:49:37
2024-07-23 11:16:40
2024-07-08 10:48:24
头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