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友善,人们大概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先贤老子的一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无疑说的是人世间最高境界的“善”,它所表达的是人们人格、人品的美好——“利万物而不争”,很显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行“善”的准则。
友善与善良有缘,可谓一脉相承,但词义却有着一些差异。《现代汉语词典》对友善的解释是:“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不过,这多年来,这个词的词义已拓展为表达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其蕴含的意味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友好、亲善。
英国作家萨克雷在他的著作《名利场》中写道:“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就是所谓的态度效应。人际关系,说到底,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喜欢态度诚恳平和的相处之道。且不说别的,仅就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态度来说,如果你能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方未必会听不进去,还很有可能放弃他的意见;相反,你若以恶劣的话语说出来,那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闹得不欢而散。因此,我们都应该坚守“有话好好说”、“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的原则,发自内心地表达对人对事的看法,让他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你也会收到真诚友善的回报。
其实,友善还多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比较琐碎细小。举例来说吧。有人听到老朋友犯病了,就急忙帮助找到一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事后又抽空去病房看望,鼓励老朋友与疾病抗争,争取早日康复。再如,单位一个女员工晚上要加班,闺蜜就主动帮她去学校接孩子,然后又给孩子辅导了当天的功课。还有,邻居的父母从乡下来了,对门的他就去这家里坐坐,看望一下老人,拉拉家常,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办的事,等等。这些友善的事儿,相关的人们自然会感到如沐春风般温暖,不用说,彼此的关系也就会一步步走近。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让人欣喜的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我们周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对人友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蔚成风气。在近郊,当有的农民用架子车拉着农副产品要走上坡路时,素不相识的过路人以及顺路上学的学生,都会主动上前帮助推车。在医院,医生们不仅用心给病人看病,而且对有的病人设身处地的进行安慰、开导,还有的医生对有需要的病人主动加了微信,或者给了电话号码,表示有事随时可以联系。有时在街头巷尾,人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车辆发生追尾的时候,司机赶忙下车,真诚地先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由此,很快地化解了可能引发的麻烦。…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既是友善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修养有所进步最好的注脚。
人对人的每个友善,尽管看似微不足道,但它能帮助人们实现从身到心的蜕变与升华,推动社会天祥地和,在趋向和谐、美好、靠拢优雅的道路上,日益高远而辽阔。也许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友善”列为一项重要内容的缘故吧。
我诚恳地礼赞友善!
【作者简介】
王哲忠,1941年10月生于陕西乾县。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先后在新疆边防部队、陕西省军区、陕西省武警总队服役履职。1997年3月,从陕西省武警总队副政委岗位上退休。喜好读书写作,勤奋笔耕不辍,有数十万字文稿见诸于中、省报刊媒体。
责任编辑:阿翔
2024-10-25 09:01:58
2024-09-02 00:49:54
2024-08-29 23:17:43
2024-08-01 18:49:37
2024-07-23 11:16:40
2024-07-08 10:48:24
头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