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评 > 第一社论

吳志良:香港需要澳門的「特殊價值」港澳需要「共融共荣」

吳志良 |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一國兩制」進入新時代,澳門和香港特區認真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全面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拓展國際合作交流網絡。未來澳門和香港應進一步深化合作,攜手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香港的國際化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實現兩地共同繁榮發展。

 

「一國兩制」進入新時代

 

過去兩年來,我們一直在提出這個概念,港澳如何聯手、港澳如何一體化,港澳如何同城?這需要我們認識到,「一國兩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首先,隨著香港國安法的頒布與選舉法的修訂,「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可以得到完全落實。第二,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港澳已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第三,港澳的發展別無其他選擇,必須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大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也即如二十屆三中全會所說,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要將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通過港澳銜接到國家,這是對港澳在新的時代提出的要求。第四,則是需要拓展國際網絡。

澳門回歸25年、香港回歸27年之後,我們要充分意識到「一國兩制」經過20多年的探索,有經驗也有教訓,並且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我覺得當今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是港澳要如何聯手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
 

「一國兩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

 

「一國兩制」的提出,本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而首先在港澳實施。如今,我們把「一國兩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它是國家治理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解決國際爭端的重大理論突破,同時也是政治學理論的重大突破,甚至可以上升到人類文明進步、人類政治制度進步層面的一個重大創新,這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是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國兩制」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極佳題材。

「一國兩制」包含了習近平主席在2023年6月2日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到的中華文明的五大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例如,港澳雖短暫離開了祖國的懷抱,但是一直以來具有統一性,這種統一性對台灣也適用。在內地和港澳兩個地方,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治理,這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創新性。「一國兩制」正是對中華文明五大特性的精彩演繹。這進一步證明,「一國兩制」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中國傳統價值、中國發展理念、中國制度優勢的一個最佳題材。
 

WechatIMG805
2月14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左)率領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訪問香港,期間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禮賓府會面
(圖: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

 

港澳聯手的重要意義

 

港澳為什麼要聯手發展?首先,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主席曾說,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港澳不但不能拖後腿,還要作出貢獻。

然而,當前港澳面臨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港澳必須奮發圖強,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大發展戰略,一方面為港澳的未來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提升了發展格局;另一方面,由於港澳自身資源和規模相對有限,通過與廣東併船出海,能夠整合各方優勢,爭奪國際話語權,並共同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第二,港澳攜手能夠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3年,習近平主席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意味著港澳與廣東需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探索出一條路來、闖出一條路來,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三,以香港的國際化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從澳門的角度來看,回歸祖國25年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然而,澳門仍然面臨很多問題,特別是經濟急需實現多元化發展,但多元化單單靠澳門是做不成的。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澳門紡織製造業的興起是依賴香港的企業家將紡織製造業的技術與資本帶到澳門。澳門博彩業的開放,其中一家也是香港的企業。種種案例均說明,澳門的發展與香港是息息相關的,香港為澳門的城市化和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支持與幫助。

澳門要把「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做實,並充分與香港合作,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優勢,港商的國際網絡、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恰可彌補澳門的不足。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橫琴、河套兩大平台的發展尤其需要港澳協同,並充分發揮廣東9市在省政府統籌下的強大執行力。

港澳合作方面,最實際的問題是制度銜接。若港澳能夠在制度銜接方面實現一體化而變成「1」,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就能從「9+2」變成「1+1」,大灣區建設會簡單許多。港澳兩地主要差別在於法律制度,一個是海洋法,一個是大陸法,其他沒有太大的區別。

澳門發展需要香港的國際網絡,香港也需要澳門的「特殊價值」。澳門博彩業做得很好,旅遊業也發展得很好,兩地互相借鑒的空間很大。在文化方面,澳門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有非常好的文化故事題材可以創作成電影、電視,香港電影人卻常常只來借幾個街景,實在可惜。在我看來,澳門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地帶,也是嶺南文化的最佳演繹,在大灣區「9+2」城市中,沒有任何城市像澳門這樣歷時400多年仍然保持與西方無間斷且平等的交流。這是因為澳門遠離政治、遠離戰火,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保存得非常完好。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好自身影視方面的資本、科技與創作優勢,來澳門挖掘這些題材,港澳需要聯手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在港澳融合上,可以先從一些具體的小事做起:例如嘗試通關的單邊檢驗、公交卡的兩地互認,再進一步擴展到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面。澳門規定退休人士每年必須住滿183天才能領養老金,然而澳門有超過10萬人持有香港身份證,這條規定是否可以放寬至居住在香港?教育方面,也可以嘗試香港與澳門的老師交換授課,在學歷方面先做到某些科目的互認,港澳兩地的學生也可以相互提供一年的交換就讀機會,港澳兩地均可以從中受惠。

類似的港澳融合嘗試還有很多,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用心去一件件地解決。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學界要形成一股聲音,把這個聲音發出來,在輿論上、在媒體上都進行討論。我們更希望兩個特區政府都要有這個意識,推動事情一件一件地逐步落實。把這些具體的融合問題解決了,老百姓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兩個特區是一家。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5年1-3月號

责任编辑:吳志良

相关阅读
2月14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左)率領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訪問香港,期間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禮賓府會面。

2025-03-21 21:30:35

值此孫中山先生逝世百週年之際,在台灣地區,中國國民黨特別舉辦一系列活動,以緬懷這位偉人。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春潮正拍打著伶仃洋的堤岸。站在橫琴金融島遠眺,澳門半島的霓虹與

2025-03-12 07:34:53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Copyright © 2018-2024 www.dwqsb.com 主办:大湾区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联络我们 澳门:(853)6809 2788 香港:(852)5699 0115

举报邮箱:ghmbayareatimes@foxmail.com 京ICP备2023005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