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交通以“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為主要政策導向,然而,輕軌氹仔線在九月和十月相繼發生的故障事件,以及早前八號風球解除後需等待兩小時才恢復通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指出,事件反映輕軌在管理上的明顯不足,阻礙輕軌的功能發揮,建議加強對輕軌營運商的監督、利用智能科技提高檢測效率,以及儘快實現輕軌與巴士的無縫接軌,以承接作為主要交通樞紐的功能。
陳冰冰表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規劃文本,通過“三張網路”鼓勵綠色交通出行,但本澳的陸路交通承載壓力越發突顯,一方面機動車輛總量突破二十五萬,加劇交通擠塞的問題;另一方面,居民和旅客對公交服務的出行需求亦大幅增長,巴士乘車人次截至今年六月已達至每日超過六十萬人次,幾乎與二O一九年全年相若,搭車難的問題更為嚴峻。
她認為,隨著輕軌延伸橫琴線竣工,以及逐步落實建設輕軌東線,必須要嚴肅跟進營運實體及對輕軌日常保養、突發事故等的處理,確保輕軌順利運作,特別是日後輕軌東線盾構隧道經過關閘廣場及多個重要的基建設施,沿線地質複雜,進一步增加技術難度,都需要充分做好事前評估,確保工程技術質量,保障輕軌順利運作;此外,在輕軌與巴士的無縫轉乘和優惠上,特區政府與巴士公司仍因各種問題未能達成共識,難以提高輕軌的使用率,這不僅是對整個輕軌系統工程的浪費,也是對公共資金的極大浪費。
她亦留意到,過去輕軌出現故障問題均對外表示“事故原因尚待調查”,然而事後都甚少公佈調查結果,即使當局官網設有“輕軌系統運營事件匯報”欄目,但僅收錄二O一九年及二O二O年的相關資料,包括今年三月和八月出現的故障問題都未有對外公佈後續跟進情況,在處理問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待加强。
為此,針對未來輕軌在澳門交通中的核心作用,陳冰冰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必須加強對輕軌運營商的監督,確保其嚴格執行日常維護保養制度,預防故障發生,提升整個管理團隊的管理水平,確保輕軌日常正常運行。
二、在八號颱風取消後的後續檢查中,應考慮到居民復工的高峰期,除了採用人工逐條檢查輕軌線路外,積極研究並應用智慧化檢測技術,以提高檢查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優化協調能力,提高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在故障發生後能迅速恢復運營。
三、自輕軌運營以來,乘搭人數持續增加,反映輕軌的效益初步顯現,應儘快實現輕軌與巴士的無縫接軌,包括推出轉乘優惠、長者優惠計劃等措施,以鼓勵更多人使用輕軌系統,逐步形成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交通佈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