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时报首席记者郑科授
现年已经86年的革命后代李廉,是李春鸿的大儿子,他为了纪念其父亲,奔走三十年,只为了要回被占用的革命遗址祖屋、勤直公祠,因为那是他父亲李春鸿等人参加革命的遗址,有着很重大的纪念意义。
勤直公祠曾是革命堡垒 据了解,李春鸿,男,生于1917年,卒于1996年农历六月初一,享年80岁。湛江市麻章镇大塘村人,在青年时代,风华正茂,壮怀激烈,早年就投身到中国革命当中去。1940年—1944年,李春鸿前后请来了沈斌、张兴华、梁怀奇、乔老师,在大塘勤直公祠任教,几位老师以教学为名,经常和李春鸿交谈,传播马列主义,也带来了进步书刊,播下革命种子。几位老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李春鸿当时的任务,就是掩护他们发动群众,在农村发展地下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有李春琼、李卓宏、李觉、李森、李兴、李玉莲,外村有高陈、陈如才,调塾村有七、八人参加,就这样,大塘村以及附近村庄已播下革命的种子,一直到解放前夕,成了当时地下党组织的坚强堡垒,成了游击队的坚强后盾。
1944年秋,地下组织领导人沈斌仍然留在雷州半岛进行革命活动,大部份同志都西征去了。临走前,李春鸿送给他们每人三十个大银作为费用,且一直送他们到粤桂边界。几位老师调走后,李春鸿就担负起教学的任务,考虑到私塾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快培养人才。1945年,他和李如友商量,决心在大塘村创办一所小学,得到群众的支持,李如友是商人老板,每天忙于生意,他们每人各出资16担谷合计当时价值一百多大银。从开始征地、规划、设计、所需要的一切建筑材料,水工、运输等,都是由李春鸿去谋划,他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好,李春鸿把所有的积蓄投进去仍然不够,他就将远处的田地卖掉,最后,所欠缺的部分建筑材料也得到湛江市培才学校老板陈学谈、陈学森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大塘小学得以创办。
1946年秋,李春鸿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学校的课室、桌椅板凳、办公室、厨房、厕所、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已全部竣工。请来的校长、老师已到位,举行了开学典礼,学生们喜悦的心情,精神饱满,面带笑容,内心充满了希望。创办大塘小学,不但解决本村孩子读书的问题,也方便了周围十条村的学生就读。大塘小学由李春鸿所倡导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学生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几十年来,春风化雨,桃李芬芬,大塘小学人材辈出,每年都有学生考上中学,有的继续努力考上大学、技工学校,当工程师、公务员、厂长、企业家、教师、工人等等。
1949年12月17日--19日,中共粤桂边区党委在廉江开会部署粤桂边区的解放军部队攻打湛江市霞山的国民党军,为了加强我军攻势,解放军由北海赶到湛江和湛江的解放军会合,很快就投入战斗,攻克国民党在湛江的所有据点,全歼守敌700多人,至此,国民党在广东大陆最后据守湛江得以解放,粤桂边区全部解放。
解放后,曾在李春鸿祖屋开展革命工作的沈斌任湛江市第一任市长;张兴华任南宁军区司令员;梁怀奇任区长;李春鸿堂弟李卓宏任湛江机械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李兴在湛江市教育局工作;李春鸿侄女李玉莲在公安局工作;李春琼派去湛江市郊区供销社当主任;李觉任海南岛陵水农场场长。
革命遗址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2年,国家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李春鸿被评为地主,其曾经作为革命旧址的住屋被分给别人居住。土改后,湛江市沈斌市长和梁怀奇区长,提出李春鸿家的成份问题,认为土改时李春鸿成份被提高了。李春鸿在解放前十几年都是教学办学校,参加地下党为党做了不少的工作,尤其是掩护地下党的革命同志,应评为革命干部。为革命站岗、放哨、送信、做饭都是革命,李春鸿冒着极大的危险掩护地下党员,这不是革命干部是什么?
土改后,李春鸿在家里务农,努力搞好生产,搞好群众关系,村里的群众说:春鸿为村民办了那么多好事,为党做了不少工作,不应该评为地主。李春鸿的成份问题在村里的干部、群众的关怀下,一致要求摘去地主的帽子,并报上级批示。从此,李春鸿享受队员社员的同等待遇。
根据大塘村村民李日光、李廷祥、李那明、李华兴证明,当时村干部批示:“既然李春鸿成份不是地主,没收的东西可以不还,但祖屋必须归还”。住户陈李保知道后,就来找李春鸿求情:“我知道住房应该还给你,但因我目前能力有限盖不起房屋,希能暂时借给我再住几年”。李春鸿了解到这六户人家所存在的困难,对村里的兄弟也要同情和支持,同意将祖屋借给这六户再住几年。六户是:陈李保、陈廷、陈那安、陈南生、陈田仔、陈保如。谁知一借就是70年,至今不肯归还。后经过麻章镇政府和大塘村委会两次调解,仍然拒不归还,现其祖屋已无人居住、崩塌。开放改革初期有落实政策的档,但至今没有落实归还房屋。
1996年农历六月初一日,李春鸿逝世,亨年80岁。六月初二日,当天有亲朋好友160多人为他送葬。在追悼会上,有大塘村委书记宣读了李春鸿的革命事迹,进一步追认其为中共地下党干部党的好儿女。
李廉认为,李春鸿的祖屋六房二厅、厨房、厕所约300多㎡借给陈姓六户居住,他们已陆续去世,只剩下陈李保的儿子陈秋发、陈水清,他城里有房屋,农村有小别墅。不过这祖屋也已经倒塌了,早就空着无人居住。陈水清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和条件拥有继承权。
李春鸿祖屋有叔侄子孙八大户,共有八十多人,勤直公祠就有几百人之众。勤直公祠和李春鸿祖屋是革命旧址,老一辈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勤直公祠和李春鸿祖屋是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沈斌、张兴华等进行革命活动的革命遗址,应得政府的重视。大塘小学和李春鸿祖屋及勤直公祠是革命据点,为新中国的成立掩护和输送了不少精英,应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出资或归还给李春鸿后人修建房屋,作为革命遗址保护好。
李廉曾经多次向政府递交了《关于落实归还李春鸿祖屋和勤直公祠旧址的请示报告》,但没有引起重视,革命遗址目前沦落为残桓断壁,杂草丛生,破落不堪,令人唏嘘。一个革命老区村庄的革命遗址却不被重视,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