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自年初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後,旅客重臨,博彩業興旺,由一月至九月期間, 博彩毛收入達到1294.27億,雖然尚未達到疫前博彩收入的高峰期,但以現時的經濟情況來看,已經是一個非常亮麗的成績.與此同時,每月來澳的旅客的數字節節上升,加上國內旅遊團重新組織來澳, 因此政府預計全年博彩毛收入達致1800億的數字, 指日可待。
成績亮麗亦隱藏憂慮,值得大家分析參考,未雨綢繆,才能保障本地經濟的長遠發展.就以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本年1月至9月入境旅客數目為19,928,168人次, 但來澳旅客入住的平均日數仍然是1.2-1.3天左右,反映留澳的意願仍是不足,是什麼原因導致 ? 本人從旅客的性質和分齡來分類,有以下的觀點:
來澳旅客質量的改變,因為現時來澳的國內旅客以年青及中年為主,他們的消費意慾與先前有明顯的改變,年青一代主要是感覺為主,以經濟能力及興趣來衡量消費的多少,他們以網紅景點打咔、自拍短片上網營造KOL的能力來吸引觀眾營利或品嘗本地美食等,他們不會浪費金錢在高昂的酒店房價,故此形成 “即日鮮”的旅客生態,亦是現時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主流群體,佔比數目不少;
中年有經濟能力或有消費能力的家庭旅客應是澳門最希望的消費群體,可惜佔比不高,他們來澳主要以消費及購買名牌產品為主,其次是參觀澳門景點及品嘗美食及到娛樂場玩樂,但澳門市內真正的景點不多,加上家庭旅客多是週末及假期來澳,酒店房價高企亦令他們逗留在澳時間減少,部份更會轉移到橫琴或香港消費,以降低來澳的成本,因此澳門並未能全部受惠他們的到來,有點可惜。
長青團旅客是今年重現的旅客群體,他們主要以觀光為主,加上部份國內團的收費非常使宜或有地方政府補貼,因此並不期望他們會有很大的消費意願,但他們的到來亦為舊區的一些餐飲業帶來驚喜,因為價格低廉的餐費正是本地接待組織單位最喜歡見到的事情。
從旅客來澳佔比的數字來看,現時國內及香港的客源佔有約90%,但國際客源貧乏,不利澳門經濟及各業之發展.因為在政策層面來看,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請求,就能增加國內旅客的人數,但這就是澳門所謂的國際休閒旅遊城市的本質嗎?
因此本人建議如下:
A)特區政府應加大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宣傳,增加他們來澳的意願,才是未來應走之路.但因澳門地少景點少及大型遊樂設施不多的情況下,澳門應走區域聯營路線來加大疊加之旅遊效益,如借助廣州及香港兩地機場的多元航班及能力,向東南亞推介香港、澳門及大灣區旅遊新方向,在香港廸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及長隆樂園等大型旅遊設施之利,加上澳門非遺景觀,中葡文化及娛樂場之利,令旅客一程多站,充分感受不同地區的樂趣,從而令各個參與地區能分享紅利, 增加客源及經濟效益;
B)貫徹特區政府體育+旅遊的政策,利用大灣區的地利及國內的人口的紅利,組織亞洲及國際體育盛事,如環大灣區單車賽、亞洲足球錦標賽、亞洲職業籃球錦標賽、大灣區馬拉松邀請賽等,以一程多站式的比賽,帶動落地城市的經濟活力及人流,增加聯動產生的經濟效益;
C)將演藝及會展項目聯繫亞洲各大城市,以套票形式(機票-酒店-門票)作為號召,吸引不同的旅客在大灣區或亞洲各地往來,促進人流、經濟流、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整體效益,以主體活動帶動周邊行業持續發展,從而產生複合式的經濟成果。
作者:葛萬金,系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會長,澳門大學校董會成員,澳門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時事評論員,資深公務員,大學講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