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龙年春节便正式结束了。元宵之夜,虚拟世界中的微信群里,也像现实世界一样喜庆:“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烟花炸碎了夜空,焰火炫亮了大地,人们忽略了十五那多情的月亮;人群载歌载舞,你我同欢,与神同乐”,热闹非凡……
无经意间,大家议论起了春节期间饮食上关于余菜剩饭的处理问题。很多人对围炉过后多日里老是有剩菜在餐桌上出现抱怨不已,并提出了对剩菜剩饭吃了是否危害健康的质疑。本人出于自己认知的生活常识,斗胆提出了看法,以及对医学上与癌症有关的话题做了一些肤浅的叙说。
关于剩菜如何处理的问题,余认为蔬果类最好是在煮熟后24小时内吃掉,超过这个时限便会产生比较多的亚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即使是放在冰箱的冻格也难以避免。显然吃了对健康无益。荤菜即可以在冰箱放久一些,需要吃用时翻煮一下就可以了,对健康应该没有什么太多的坏影响。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中国人不像西方富足阶层那样平日里总是大浪大费,即使是相对贫穷的人群也是如此。大家不要被他们在酒店餐桌上吃饱不浪费的节制有度、绅士举止误导了认知,确实,他们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话说回来,我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般不会有什么剩菜剩饭的,大多只有因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特意留做下一顿食用的饭菜。那时,所谓剩饭剩菜即使是馊了、发霉了,只要味道感觉不是太苦涩难咽,我们照样毫不犹豫地往肚里吞,裹腹活命要紧,哪有条件像今天这样讲究啊!
就这个相关的话题,曾有人问我说:“启明兄你是医生,请解释一下你们那个年代的人什么鬼东西都吃,只要叫不应都吃,蛇虫“蛤子”发瘟猪,死鸡死猫死老鼠都吃,而现代人在饮食上已经变得非常挑剔,且不仅仅是“食不厌精”的一般讲究了,他们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有的人刚脆忌荤食素了,可是为什么患癌症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呢?”
其实,对于这种现状,我也是早有思考的,我便解释道:仅在未改开时的几十年前,我们国家从城市到农村,大家还是很穷的,部分人温饱还没着落,大家都幻想着今天的小康流口水。那时由于社会生产力还非常低下,相当部分人还经常是寅吃卯粮,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若遇灾荒更是饥不裹腹等待各方救济,有的甚至饥饿到瘦骨如柴闹出“水肿病”来(因营养不良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组织的水钠蓄留),这种情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吴川县闹水灾时的巡回医疗中亲眼所见。当时那些在现代人眼中望而生畏的东西可谓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奢侈品”啊!
因此,可以说认为过去“癌症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有毒”的东西(包括现在的食品添加剂)吃得很少,空气污染以及各种被有毒的化学物质抑或是放射性物质污染的东西接触得少;二是民众贫穷没钱看病,加上国家医疗水平低下,尤其是由于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滞后造成的医疗设备落后,病人即使患有癌症也查不出来,只能糊里糊涂地病死了。死因也即最后诊断多是“某病或者某病可能性大引起的心、肺、肾功能衰竭”抑或是“全身器官衰竭”,而能够明确断定是某种癌症的都是非常典型的病例了。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感觉现在比过去“癌症多”了呢?究其原因,恰恰和过去相反。当然不是因为病猪死老鼠吃得多了,而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添加剂超标了、有的还因为美味佳肴吃过多了、有的甚至是劣质保健品吃多了等因素,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因素,就是民众有钱看病了,医疗设备先进了,加上无法排除某些医疗机构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增加病人数量而制定出一些不合实际的体检标准等。高度敏感的血液生化与影像检查让身体组织器官发生改变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导致一些无关紧要的器官囊肿、结节之类的改变被一些医疗机构直接列入了疑似肿瘤病例。无形中大大增加了肿瘤病人的数量,形成了人们对癌症发病越来越多的印象,并由此造成了对癌症的恐慌。于是乎,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现在癌症比过去明显增多的结论。
个人认为,不管人们怎样议论现如今癌症是多了还是少了,做为生命只有一次的我们,对癌症的发生还是要提高警惕为好。为减少或避免癌症为害,我们应尽量做到:以人为善,少抱怨,重视心态调整;规律饮食起居,注意筋骨张驰有度;学一点保健知识,提高由于时空变化引起疾病发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最后是坚持适当的健康体检,做到对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争取以健康的身心,高质量地有尊严地走完不可重来的人生历程。
陈启明
2024.02.24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