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纠结着,先劈柴还是先挑水
他还没捂热空虚的皮囊
——南渡
现代诗赏析
《空空的灶台,未捂热的皮囊》
南渡的诗歌语言朴实,基调相对沉冗。他从不用诗歌批评生活的种种,而是用诗歌去缅怀那些已经流逝的生活,比如这一首《空空的灶台,未捂热的皮囊》就是如此。我们看题目,“灶台”就会让我们联想到了乡村生活,“空空的”、“皮囊”,瞬间就把沧桑代入读者的情绪中,从而引起读者的乡愁感,其实也是诗人对曾经生活的缅怀。
“他还没出门,天就黑了/他还没喝上水,浩瀚的咸水湖就全部蒸发”诗人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人生很短暂,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做,时光就流逝了。时光的流逝往往人们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像诗人说的“他一生纠结着,先劈柴还是先挑水”。
诗人在第一节里用“还没……就……”营造一种低沉的气氛,在第二节里,他用几个名词“尘土”、“老马”、“村庄”、“土坯”、“巢穴”和几个形容词“熟悉”、“松松垮垮”、“缝隙”、“废墟”描绘出一个久别的游子回到故土之后,看到故乡或者是曾经生活的住处的一种破败,就如诗人所吟咏的“回到村庄,他站在那块熟悉的土坯上/松松垮垮的缝隙,废墟下的巢穴”。
回到故土,虽然物是人非,但是睹物回想起,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时,“欢聚的场面”、“杀鸡宰羊,生火煮酒”,诗人在“赞美中提取一些中肯的祝福”。而这一切都不在了,“他再也听不见来自黄昏的喧嚣”。当“他抬头望着破旧厨房的老烟囱,再也看不到/袅袅青烟”,这不免让人感到落寞和伤感。诗人的记忆中,黄昏下的炊烟“高高的挂在屋檐先绕一圈”才会散去,而今只剩下思念,只剩下“四周的烟囱彼此呼应并相互守望”。于是乎,“他点燃了灶台的一角”这个“铺满灰尘的油灯”,他幻想着这一盏昏黄的灯火能照亮“空空的灶台”和捂热、安抚他空虚的皮囊,这一盏灯火就是诗人内心对乡愁的呐喊。
乡愁是当下人一种共有的感知,但是如何用形象的事物形容抽象的乡愁,从而表达我们的乡愁感?许多人在写“乡愁”,浑身上下充满俗不可耐的气味。诗人南渡的乡愁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厚重坚实,他借用清晰可以触摸的物体巧妙的解读乡愁的意境。这种置身其中,从内向外,从点向面的扩张的方式,极具深度,而且极富张力,不仅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还更深层次的把乡愁植入读者的心中。( 文/曾少考)
《空空的灶台,未捂热的皮囊》
(外两首)
文/南渡
他还没出门,天就黑了
他还没喝上水,浩瀚的咸水湖就全部蒸发
他一生纠结着,先劈柴还是先挑水
他还没捂热空虚的皮囊
他披一身尘土,像是骑着一匹老马
回到村庄,他站在那块熟悉的土坯上
松松垮垮的缝隙,废墟下的巢穴
鸭子和鹅,还有灰色的狗,笨重的猪
欢聚的场面总是冷清又盛大,略带淡淡哀愁
他第一次离开故土时,杀鸡宰羊,生火煮酒
他已经懂得从赞美中提取一些中肯的祝福
这一次,他再也听不见来自黄昏的喧嚣
他抬头望着破旧厨房的老烟囱,再也看不到
袅袅青烟,思念高高的挂在屋檐先缭绕一圈
再散去,四周的烟囱都彼此呼应并且守望
他点亮了灶台一角,曾经铺满了灰尘的油灯……
《坟墓正在修建》
昨夜在梦里,自己一下子变得殷勤
忙前忙后,和泥搅拌并砌砖倒下石子
水是重要的,在局限的空间里引来潺潺流水
还有光明,若能照进虚掩的密室
把土刨得再深一些,再宽一些
可以伸展双臂,在沉睡许久后的某一刻
或者可以翻身,仰起头
只是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
象是在一口枯井里
从下而上一级一级堆砌到井口
不得不佩服自己何时变成一个工匠
雕刻死后再也不能看到的地方
在梦里,所有幻想过程都特别逼真
导致自己相信这一切正在发生
收拾降落伞一样将天空收纳
直到黑暗的石头封住了出口
《沉默,比言语时更处心积虑》
想要说的话都咽下去,天空暗淡无光
阴沉天气,看不到你的脸
听说,你要到来像三月的细雨
焦虑的下午,办公室嗅到水泥腐烂
墙边腐蚀,油漆含有的甲醛味道
在岁月长河中,释放出缓慢的杀性
天花板内脏部分,不易让光明普照
木块与木块正悄悄说话,发出吱吱声
鱼缸的气泡开始错位,石子发霉
不锈钢冷冷地瞄了一眼,不速之客
钨丝被焚烧后,呜呜,呜呜
案头的骏马此刻,张开了嘴无声的嘶鸣
(发表于《澳门日报》E4镜海 副刊版 2015.05.13)
【作者简介】
南渡
原名:吴默,广东省雷州市人,现居澳门。澳门《大湾区时报》创始人、执行社长兼总编辑。作品散见于泰国《中华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工报》《南方都市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银川晚报》《河源日报》《清远日报》《湛江日报》《中华读书报》《诗潮》《澳门日报》《澳门笔汇》《圆桌诗刊》等。
曾少考
广东陆丰人,客居广州。业余撰稿人,自由职业人。
责任编辑:阿甘
2024-11-19 15:54:15
2024-11-18 12:51:45
2024-11-17 20:38:07
2024-11-06 11:29:32
2024-11-05 08:27:39
2024-11-03 19:43:28
头条阅读